首页 资讯 正文

(走进中国乡村)海南疍家人 水上新生活

体育正文 115 0

(走进中国乡村)海南疍家人 水上新生活

(走进中国乡村)海南疍家人 水上新生活

中新(xīn)社海南陵水6月9日电 题:海南疍家人 水上新生活 在海南,有个(yǒugè)与众不同的族群——疍家人。他们以船为家、与海相伴、捕鱼为生,世代漂泊在水上(shuǐshàng)。 走进海南疍家博物馆和(hé)海南陵水疍家渔排,来自马来西亚的温国鑫近距离感受了这一独特的水上文化。“在这里了解到疍家人的历史故事,也知道疍家人通过(tōngguò)政府(zhèngfǔ)的努力与支持,逐渐改善了生活品质。” 6月8日,游人参观海南疍家博物馆。 中新社(zhōngxīnshè)记者 骆云飞 摄 疍家,是一个(yígè)视水为陆、以舟(yǐzhōu)为室、浮游江海的群体,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沿海和(hé)江河湖口地带。据史料记载,明代时,疍民已广泛分布于海南岛沿海和江河地带。 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(kàohǎichīhǎi)。海南疍(dàn)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生活在(zài)水边的(de)疍民世代以捕捞为主业,水就是他们耕作的“田地”;随着时代发展,疍民的传统营生逐步扩展到深海捕捞、渔业养殖、商业经营、盐业生产和造船等多种行业,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。 上世纪(shìjì)八九十年代,疍民在海南的三亚、陵水等地沿海修建渔排(yúpái),发展网箱养殖。随着中国沿海伏季休渔制度的建立,大量疍民也转向海产养殖,成为养殖专业户。近年来,疍家渔排规模日益扩大,密布于(yú)海湾和港口附近,形成水上(shuǐshàng)居住、水下养殖的独特景观。 温国鑫表示(biǎoshì),马来西亚也(yě)有“海巴瑶”(Bajau),他们(tāmen)也是常年生活在海上,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很多相似之处,“可借鉴中国改善疍家人生活质量的方式来让巴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”。 2020年6月18日,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疍家渔排风光迷人。(资料图)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(luòyúnfēi) 摄(shè) 陵水(língshuǐ)黎族自治县是海南(hǎinán)最具代表性的疍家人聚居地。陵水新村港内,400多户疍家渔排彼此相连,形成一座壮观又独特的“海上(hǎishàng)村庄”。如今,这些渔排被改造成海上餐厅、海上民宿,成为网红打卡地。 傍晚时分,新村港霞光铺水,一艘(sōu)艘快艇(kuàitǐng)在渔排间往来穿梭,激起浪花串串。渔排上,“蓝湾碧波”海上餐厅负责人郭玉东忙(máng)着接待客人。 “当年祖父喜欢在(zài)渔排上用地道的疍家美食招待朋友,独特的体验和鲜美的海味总让大家赞不绝口。”郭玉东说(shuō),上世纪90年代,其祖父在新村(xīncūn)港开起一家海上餐厅。 如今,这家(zhèjiā)最初仅能容纳三四桌客人的小餐厅,已发展成可(chéngkě)同时接待300余人用餐(yòngcān)的海上美食地标,甚至有游客专程打“飞的”前来品尝疍家美味。气鼓鱼粥、疍家菜粽、椰香鱿鱼……郭玉东(guōyùdōng)在经营中不断探索创新疍家菜肴,让更多人通过美食了解疍家文化。 红火的民宿和餐厅生意,带动(dàidòng)疍(dàn)家人在家门口就业。岸上有民宿、海上有餐厅,水岸联动,成为海南疍家人的新气象。 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陵水加快推进新村疍家(jiā)文化旅游区建设,疍家文化秀、疍家美食文化节(wénhuàjié)等活动,多角度呈现出以海为家的疍家文化,带给游客更多层次的旅游体验。 疍家文化正通过文旅融合模式焕发新姿。“不仅要在家门口(jiāménkǒu)吃上‘旅游饭’,还要(háiyào)打造对外展示疍家文化的窗口。”郭玉东说,疍家人的故事正在被(bèi)更多人知晓。(完)
(走进中国乡村)海南疍家人 水上新生活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